引起溃疡的各种疾病 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限局性缺损。其形态、大小及深浅,可因病因和病情轻重而异。溃疡面常有浆液、脓液、血液或坏死组织。主要由结节或肿块破溃、或外伤后而形成,愈合有可形成瘢痕。疱疹性口龈炎(34页):多发于1-5岁的儿童,在舌部、齿龈、颊粘膜、上颚或口唇部出现疼痛性、群集性小水泡,破溃后形成点状浅表性溃疡,覆灰白色伪膜。多数患儿伴发热、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3-5天后溃疡渐融合,全身症状消除。整个病程需2周。 诊断:根据成群的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自觉灼热或刺痒感。深脓疱疮 又称臁疮,是脓疱疮的一种,俗称黄水疮,传染性强,以夏秋季节多见,常见于儿童,好发于暴露部位,通常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好发于下肢,起初为水疱或脓疱,均有明显炎症,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炎症向深部扩展,溃疡深在,边缘陡峭红肿,基底坏死组织据增生的肉芽组织,表面为蛎壳状褐色痂皮,自觉疼痛,溃疡附近淋巴结肿大,愈后留有瘢痕。需要与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疹时常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皮疹为红斑与小水疱)和丘疹性荨麻疹(典型的皮疹为梭形风团上可又小水疱,伴剧痒)相鉴别。 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一般是在早期梅毒未经过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致,发病时间在2年以上。 梅毒性树胶肿,是三期梅毒的标志,皮下深在性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中央破溃形成肾形或马蹄形穿凿性溃疡,多见于四肢伸侧、前额、头面部、胸骨、小腿及臀部。 生殖器疱疹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二型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大多数通过性接触感染,新生儿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3-14天,平均6天。表现为外生殖器或肝门周围的皮肤粘膜部位,群集成簇或散在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男性好发于包皮、龜头、冠状沟和阴茎等处,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阜、阴蒂、子宫等处。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或浅溃疡,可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最后结痂自愈,病程2-3周。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发热、乏力、不适等全身症状。(需要与一期梅毒、软下疳、带状疱疹、固定性药疹、白塞病、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治疗应用抗病毒等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局部治疗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软下疳(76页) 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横痃为特征的、急性疼痛性生殖器溃疡的性传播疾病,以往称第三种性病。潜伏期多为3-7天,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好发部位,男性多见于冠状沟、包皮系带、包皮、龜头、阴茎体等:女性为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宫颈等处。皮损初起,入侵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炎性丘疹,周有红晕;常为1个或数个;24-48小时内迅速发展为脓疱,继而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糜烂、溃疡;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多数为3-20mm,可为潜行性坏死和穿凿性窦道,相邻溃疡可互相串通或融合成大溃疡(超过2cm),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或脂溢性脓苔。可自身接种,故可在溃疡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皮损可自愈,但可复发或再发。需要与软下疳(属一期梅毒,为质硬无痛性皮损,暗视野显微镜梅毒螺旋体阳性)和生殖器疱疹(为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小水疱呈反复性群集成簇分布,水疱破溃后糜烂或形成溃疡,愈合快)相鉴别。 剥脱性皮炎 (95页)是药物性皮炎中最严重的一型,表现为皮肤广发潮红、肿胀、反复脱屑。多因长期用药而发生。病情呈进行性加剧,出现颜面、手足或全身弥漫性红肿,3周左右肿胀消退,开始出现糠秕样状或叶状脱屑,手足部呈破手套或破袜套样脱落,头发、指甲亦可脱落。口腔粘膜可引起疱糜烂、进食困难,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病程可迁延数月。在病程中常有不规则发热、畏寒或并发全身淋巴结肿大、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死亡。护理时,大片皮肤剥脱用剪刀剪去翘起部位。床上用品高压消毒。 冻疮 (102页)是机体受到寒冷侵袭后发生在末梢部位的局限性红斑炎症性疾病。常见损害为局限性瘀血性暗紫色或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有痒感,受热后加剧。 扁平苔癣 (114)是一种原因复杂,发生在皮肤及粘膜上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成年人,皮疹好发于腕及前臂屈侧、股内侧、躯干、腰及臀部等。散在或局限分布,泛发着少见。典型皮肤损害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也可呈暗红、红褐、污褐色或正常肤色。有的丘疹中央微有凹陷,表面附有一层光滑发亮的蜡样薄膜鳞屑,亦可见到白色带有光泽的小斑点或细钱的网状白色条纹。皮疹发生在头部,可致永久脱发。在急性期,常因搔抓而出现条状抓痕新皮疹,粘膜损害多发生在口腔处是本病的唯一损害。发生在粘膜的扁平苔癣偶可出现水疱、糜烂、溃疡,自觉疼痛。若不治疗,长期受炎症刺激可继发癌变。本病与皮肤损害应与原发性淀粉样变、银屑病、二期梅毒相鉴别 烟酸缺乏症 皮疹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颈、手背、前臂和足背等处,常对称分布。急性期皮损表现为对称性红斑,水肿明显,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类似晒斑。严重者可伴有水疱和大疱。有瘙痒或烧灼感。数周或数月后,皮损变为暗红色、褐红至褐黑色,表面粗糙脱屑。粘膜损害时可发生红肿、疼痛或溃疡、咽炎、口角皲裂等。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呈急性发病。皮损以下肢和臀部为主,也可见于上肢和躯干,常对称分布,呈多形性,初为粟粒大小至绿豆大红色丘疹和紫癜,渐变大。在红斑基础上可发生黄豆大水疱、血疱,也可出现暗红色结节,结节坏死形成溃疡,上覆干性血痂,溃疡愈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常多种皮疹同时存在,但以紫癜、小结节、坏死、溃疡为主要特征。自我疼痛和烧灼感。可有发热、头痛、乏力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详情可登陆银屑病 .tspf120/yinxiebing/专题,将对银屑病的症状,图片,表现,病因,预防,危害,护理,饮食,注意事项,治疗,治愈,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或向皮肤病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届时专家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