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 接触过敏性皮炎(CD)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是皮肤和外物接触后诱发的急慢性皮肤炎症反应。包括通过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通过免疫反应(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 接触性皮炎可发生于任何情况下,但最常见原因是暴露于工作环境中的接触性过敏原。在西方国家人群中,接触性皮炎占所有职业性皮肤病的80%~95%。美国职业相关疾病中,ACD占7%,年花费约2.5亿美元(包括误工费用、医疗费用、赔偿金等)。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有金属、染发剂、化妆品和洗浴用品中的某些成分、各种化工产品、织物以及某些药物等。据统计,金属过敏在白人中发病率约为10%~15%。由于致敏金属(如镍、钴和铬)存在于各种移植物中,可能导致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因此金属过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形形色色的化合物逐渐走进人们生活后,也可能导致过敏问题。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接触性过敏原多为半抗原。与皮肤细胞蛋白多肽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和处理后,形成MHC-II分子-多肽-T细胞受体复合物,导致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当某一变应原致患者过敏后,又发生全身性再暴露(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直肠内或阴道内给药等),导致这些化学物质被机体吸收,可出现“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这种情况虽然并不常见,但已引起重视。食品中含有的肉桂醛、秘鲁香脂、对羟基苯甲酸、污染物如镍等,可引起系统性ACD。尘螨是引起呼吸道过敏的常见过敏原之一,也可引起皮炎,经尘螨过敏原点刺试验及斑贴试验可确诊,采取防尘杀螨措施后,湿疹评分明显降低。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外用和口服皮质激素等。当接触性皮炎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到医源性ACD的可能。医源性接触性皮炎可来自各种处方药物,主要包括外用抗生素如新霉素和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等。 ACD的治疗在于正确及时地发现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过敏原。但是ACD患者有时并不能圆满改善他们与过敏原接触的现状,也不能随意改变工作种类,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Halbert等发现,70%的铬酸盐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尽管已经避免接触,仍然存在皮炎症状。当诊断延迟超过12个月后,慢性皮炎增加,由此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如果疾病能早期诊断,且能严格避免过敏原的再接触,预后通常较好。